新闻动态

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 2022年全国卫生健康科教工作会议

      2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 2022年全国卫生健康科教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曾益新出席会议并讲话。
      曾益新充分肯定了2021年全国卫生健康科教系统在支持新冠疫情防控、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提升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曾益新要求卫生健康科教系统2022年继续支撑新冠疫情防控,对推动行业科技创新、支持基础和临床研究、加快科研体系建设、为科研人员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加强生物安全协调机制建设和监管、推动卫生健康人才培养等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对建设高素质卫生健康科教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

       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司局,委直属和联系单位等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会。

眼下,新冠病毒变异株不断出现。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我国卫生健康行业的工作者勇毅前行,关键时刻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用医学

新冠疫苗从紧急使用转入大规模接种

       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2021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德尔塔、奥密克戎等新型变异株传播能力显著增强,尤其是春冬季节国内多次发生境外输入源头引起的聚集性疫情。
      面对复杂局势,我国新冠疫苗研发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我国新冠疫苗产品不但为国内大规模接种提供有力支撑,还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以公平、合理的价格向世界供应。2021年,我国独立自主研发上市3个灭活疫苗和1个腺病毒载体疫苗,其中2个灭活疫苗产品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认证,1个重组蛋白疫苗和2个灭活疫苗已获批在我国紧急使用。
        疫苗研发成功后,如何尽快实现数十亿剂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另一个世界性难题。灭活疫苗的生产涉及大量活病毒培养,车间生物安全是保障大规模生产安全的关键环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全球尚无成熟的技术标准,国内也无法律法规明确责任部门。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危受命,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等单位组织编制印发了《疫苗生产车间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并组织对5家企业的10个灭活疫苗生产车间进行生物安全风险排查,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快速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生物安全保障。
      “随着新冠病毒不断变异,我们将继续加强部门沟通,及时组织协调变异毒株的采集、分离、运输、保藏和共享使用,为开展变异株毒力分析、检测试剂研发、疫苗保护效果评价、药物筛选、新型疫苗研发等提供基础性条件。”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好政策让人才培养“量质双升”

       优化住院医师职业发展前景,增强住院医师获得感,是医学人才教育的核心工作之一。

       2021年,多部门联合印发的落实住培“两个同等对待”政策的文件,备受业界关注。“两个同等对待”首次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两个同等对待”即:面向社会招收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培训对象培训合格当年在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在招聘、派遣、落户等方面,按当年应届毕业生同等对待;对经住培合格的本科学历临床医师,在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与临床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

       政策来之不易,各地加快落实。截至目前,山西、浙江、福建、湖南、青海等15个省份将相关要求纳入省级人民政府印发的实施方案,北京、贵州、江西等省市已在人事招聘中落实要求。“今年,要把‘两个同等对待’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把住培基地、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的评估考核内容,纳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我国医学人才培养数量正在稳步增加,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2021年,我国以急诊、病理、中医全科等紧缺专业为重点,遴选住培重点专业基地262个。新招收住院医师近6万人,加上中医、专硕则为11.7万人,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全科医生4.8万人,超额完成医改年度任务,顺利完成9.3万人的住培结业考核。

      据了解,河北、广西、海南、重庆等地通过组织技能大赛,引导住培基地、师资、学员更加重视临床技能实战训练;天津、上海等地坚持质量标准,强化基地动态管理,淘汰了4家住培基地;福建、浙江等地落实省级财政投入责任,提高了住院医师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补助标准。

       在继续医学教育方面,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培训各级各类在职在岗医务人员10余万人,组织开展疫情防控专题培训,培训基层医务人员80余万人次,并大力发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新遴选4家远程继续教育机构,丰富优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继续教育质量。

     “今年要持续加大全科、儿科、麻醉、精神科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并强化省级医教协同。尽快把省级协调机制建立、完善起来,并使其切实发挥作用。特别是要在医学院校设置、医学类专业准入、制订招生计划等方面体现行业需求,推动落实以需定招,严把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给医学科研人员提供好环境

       要让优秀的科研人员脱颖而出,创新成果不断产生,必须有合理的分类、分工和与各自岗位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做支撑。
    “要以评价和激励机制改革为抓手,打造科技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相关负责人指出,要改进人才评价考核方式。根据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等研究领域、类型的不同,健全完善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式,科学评价研究成果的科学内涵、技术创新、经济和社会价值等。要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突出创新价值和贡献导向,引导卫生健康领域事业单位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与岗位职责目标相统一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稳定增长机制,合理确定薪酬待遇,逐步提高科研人员基本工资保障水平和基础性绩效工资水平,进一步健全职务发明奖励制度,扩大机构和团队的创新成果使用和处置自主权,提高主要发明人收益比例,激励科研人员专注于科研事业,多出高水平原创成果。
       同时,要对医疗机构分类提出要求。该负责人表示,研究型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等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可以倡导医教研共同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开展科研工作,对晋升教授或者研究员职称者,应有明确、具体的科研指标要求;对晋升主任医师者,则主要评价其临床工作量和工作质量。对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和一般的地市级医疗机构,不宜提硬性科研要求。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牵头或与人合作,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适当开展临床研究。
    “医疗机构的首要职责是治病救人,医教研中始终要把医放在第一位。应当把临床工作的量和水平作为评价医生护士的第一指标。”该负责人强调。

进一步推动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

      不仅要重视卫生健康领域的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更要加大临床研究支持力度,提升医疗水平。
       为找到更多临床研究规范管理的好方式,2021年,北京、上海、广东、海南等4省市启动医疗机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试点,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同时,国家医学研究登记备案信息系统建设扎实推进,初步掌握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学研究底数。“2022年,我们要着重推动实施提升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试点工作,强化过程管理,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同时,做好医学研究登记备案信息系统功能建设和管理应用,提高临床研究整体效能。”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今年要进一步加快推进科研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伦理审查制度建设,严肃查处卫生健康系统有关科研失信违规行为;进一步强化国家生物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实验室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在科技基础资源建设方面,要继续推进国家生物医学文献信息、人类疾病实验动物技术创新平台、基础人群队列资源等基础性资源平台建设;编制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委级重点实验室,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新布局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形成覆盖全国的协同研究网络,重点打造将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向临床研究转化的专业平台。

       科学技术维护公众健康安全,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提供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稳步进行,一项项医学人才期待的好政策落地生根,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和卫生人才培养统筹推进,卫生健康科教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筹备坚实的力量。